首页 |
|
国资委网站:【脱贫攻坚 扶贫人物】和卫强🤦🏼♀️:扶贫路上没有捷径 |
||
|
||
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的38.98%下降到2019年的1.92%🤾🏻♀️,整村130户实现易地搬迁,从深度贫困村到整村脱贫有多远?4000多公里🍖,这是和卫强走了四年,一步步丈量出来的。 扶贫路上双脚沾满泥土 山大沟深,满目荒芜📟,靠天吃饭。这是和卫强2017年初到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石门乡硝水村时的印象🚵🏻♀️。作为中国彩神lllv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的扶贫干部🤸🏼,贫困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面前🚬👨🏼🚀。“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都陆陆续续搬走了,留下的基本都是年老体弱的🧚🏼♀️,加上生态环境脆弱🗿,农作物收成不稳定🧭。”主动请缨来到这的和卫强并没有发愁,而是立即展开了扶贫工作。 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,易地搬迁就成了摆在所有扶贫人面前的唯一选择👨🏿🍳👨🎤。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,和卫强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做好易地搬迁的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上🧎➡️。 “别看村里人不多,但是分布特别广,和队长每天带着我们要走2🤤、3公里的山路🏅,挨家挨户了解情况🧗,花了一个多月才摸排清楚村里的常住户。”驻村工作队队员路国海想起那时天天爬山的场景还历历在目🧔🏿👳🏼。对不在当地居住的人员,和卫强和同事们通过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产、生活状况👊🏿。驻村工作4年时间里🏌🏿♂️,他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⇢,全村130户,每户的情况在他心中都有“一本帐”。 在政策宣传中,和卫强发现最难的是思想脱贫,他就把国家的好政策、好措施🧝♀️,掰开了、揉碎了一遍遍解释给他们听🙇♂️🦹,无数次的耐心回答👩🏿💻,换来了村民们的主动接受。 搬迁路上心中沉淀真情 在实施搬迁的过程中🤺,保障好村民们的生活更是至关重要🔌。 硝水村地处山区,气候多变,气象灾害频发。有一年连续多天的暴雨带来了山洪,冲毁了该村的饮水管线及道路,部分村民房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💺。灾情就是命令。作为第一书记的和卫强,带头参与到救援队伍中👨❤️👨,救灾工作不分白天黑夜,不分各人职责。在有序组织受灾农户撤离和安置后,他又迅速联系银光集团争取维修经费,组织人员抓紧抢修,历时半个月,路修通了🏄🏽♂️,饮水管线修补好了👩🏿🎓,村民们的房屋也得到修缮,“老百姓的吃住问题解决了,我们才能吃下去饭➗,睡得着觉。”和卫强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♏️。 2018年的一场春雪,将刚发芽的农作物幼苗全部冻死,造成了全村约400余亩的庄稼受灾👨🎤🧝♀️,也浇灭了很多农户的希望。和卫强抓紧时间和村两委共同统计受灾情况🤦🏻♀️,顶着春寒,踏着泥地,一户一户地走访慰问受灾群众,安抚人心,组织他们将受灾后的土地补种秋收作物,争取将损失降到了最小。同时,和卫强争取到了救灾款💋,及时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👮🏽♀️,保证了他们的正常生活。 在硝水村的四年时间里☝🏻,和卫强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,看到村委会因为没钱修缮变得破败不堪时🧑🏽🍼,他就赶紧利用银光集团拨付的维修款和第一书记经费及时维修☝🏽。焕然一新的墙面,平整硬化后的院落🚨,加上新搭建的彩钢房,村里人有了集体学习🙍🏻♀️、传达精神的地方,更是有了让老百姓信任扶贫干部的标杆。 致富路上再送一程 从硝水村到新搬迁的银滩村,随处可见“易地搬迁政策好🏖,村民心中谢党恩”“移民搬迁离旧地,山村圆梦住新房”等标语🍠,这是新“移民”们发自内心的写照👩🏻✈️♑️。 2019年9月📹,和卫强他们根据政府的易地搬迁计划,把村民们安置在了交通便利、配套设施完善的三滩镇银滩村😛。贫困户丁学德75岁高龄的父亲🍋🟩,在今年喜搬新居🏄🏿♂️🎅🏽。新房里,窗明几亮🧜🏽♀️、水电入户、地面平整👨🏼✈️,和卫强带着工作队入户时,老大爷拉着和卫强的手一遍遍感谢着他们:“以前我们住的土坯房,吃水要到数里外的山沟去挑🚶➡️,谁能想到花1万元就能住上到这么好的房子👩🏻🎨🫃🏻,感谢党和政府啊,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。” 为了让百姓生计有着落,和卫强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🐙。 他在得知政府为搬迁村民们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后🧑🏽🦲,就通过微信群、电话👨🚒、走访等方式,及时给搬迁户们传达信息👃,鼓励他们通过就业的方式安居乐业。 很多贫困户中的年轻人都到合作社工作💌。他们不仅在合作社入了股📸,而且就了业,每天都能有100元的收入👨👩👧,年底还有保底分红。贫困户秦红玉告诉记者,“在家门口务工,既有不错的收入🕟,又能照顾家里老小🔳✨,趁着年轻,可以多攒一些钱🧌,日子会越过越好🌋𓀍。” 按照“一户一策”的帮扶思路,和卫强与村支两委、驻村扶贫队还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,通过种植苹果林、外出务工等方式🧨,帮助搬迁户们多渠道获得资产收益,解决他们生计问题⚧。 经过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队共同努力,去年,硝水村已整体退出省级贫困村,和卫强也先后荣获“靖远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”和“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”荣誉称号。“扶贫路上没有捷径,你走了多少路,付出了多少情,老百姓心里都是清楚的。”这句记在工作笔记本上的话一直勉励着他前行。 |
||
关闭窗口 |
| ||
| ||